12306上线春运车票预约专区,学生和务工人员体验如何?
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近日先后上线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服务,上线符合条件的春运车票旅客可通过专区预约购买2025年春运期间往返车票。12306上线的预约员体验何AG超玩会入口这项服务功能,使用体验如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多地学生和务工人员。专区
常在北京海淀区送单的学生外卖小哥孙溪灏,在休息之余,和务从手机上看到了12306预约购票功能上线的工人消息。他告诉记者:“以前得定闹钟抢票,上线还担心抢不到。春运车票这回我直接预约了一张明年1月20日回江西新干的预约员体验何AG超玩会入口K1453次车票,开车前16天会有短信通知。专区如果预约没成功,学生按照正常预售期买票也不迟。和务”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居民蔡淮墨的工人母亲在浙江省金华市务工,15日蔡淮墨就帮母亲预约了2025年1月6日回重庆的上线票。“母亲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提前帮她预约,多一份安心。”蔡淮墨说。
据铁路12306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2月7日,已通过实名制核验的务工人员可在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务工人员春运预约购票服务”专区,预约购买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2月23日的火车票。为保障预约服务平稳运行,12306团队在该服务推出前提早进行准备,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保障用户体验流畅。
记者在一些地方火车站的售票窗口看到,务工人员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预订车票。
“每个订单可添加1个乘车日期的5个‘车次+席别’的组合,同一账户最多可同时提交3个订单。”在厦门火车站,售票员罗芳手把手教在厦门鞋厂打工的重庆人黄正林在手机上预约购票。
成功提交了多个从厦门到重庆北的车票预约组合后,罗芳叮嘱他:“您选择的票,17号系统就会发短信通知您是否预约成功。如果成功了,记得17号23点前完成支付,支付成功才算真正买到票。”
“务工人员群体涉及范围比较广,铁路部门主要通过12306大数据,安排务工人员群体集中出行的部分车次、席别提供预约服务,无需提供证明材料,已通过实名制核验的务工人员如有需求,均可使用预约购票服务,实际上是增加了一种购票选择。”铁路12306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高校寒假临近,许多大学生也开始规划返乡行程,通过12306手机客户端预约车票。
针对学生群体,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推出了“学生预约购票专项服务”专区。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2月12日,符合条件的学生旅客可在专区预约购买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28日的火车票。
“终于不用再像之前一样卡点拼手速,也减少了在第三方购票平台尝试开会员急速抢票、好友助力等方式的困扰。”中央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杨璞玉说,她提交了3个回河南漯河的待兑现预约订单,回家的旅程又多了一份保障。
在江苏南京,河海大学大一学生朱晏吾16日一早便预约了2025年1月17日回连云港的高铁票。“以前节假日要定时抢票,现在可以预约,体验好多了。”朱晏吾说。
在感受预约便利性的同时,一些务工人员和学生也提出了更多期盼:
“现在务工人员只能预约部分车次,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车次可供选择。”
“希望进一步优化系统,提升预约成功率,为旅客精准匹配车票资源。”
春运期间特别是高峰时段,在铁路客流高度集中、极不均衡、单向流动等特点的影响下,部分时段、部分车次火车票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部门将及时分析预约配票的情况,为合理配置运力提供参考,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今年除推出学生和务工人员预约购票这一服务外,春运期间铁路部门还将联动企业、地方人社部门开行务工人员专列,为重点人群返乡、返岗提供便利。
- ·“湛味”十足!来赤坎老街买“湛品年货”,感触鲜美年味
- ·我市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强化问题隐患排查整改 守稳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 ·全国技术能手、潮州市厨师协会会长孙文生: 研发潮州特色菜品 打造潮州美食品牌
- ·“潮玩古城”系列活动“探秘非遗”举行 沉浸式体验古代学子“开笔礼”
- ·饶平县委布告陈跃庆:坚持“工农并举”,鼎力睁开优势特色财富
- ·我市举行先人骨灰海(树)葬活动
-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在湘桥区揭牌
- ·我市一企业获评“广东省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
- ·国防部批驳七国集团:不要总是想着给人当“教师爷”
- ·潮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9号)
- ·我市召开“两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 保持查违控违高压态势 打好“两违”整治“攻坚战”
- ·新时代好少年沈钟涵:持续努力 不断超越自己
- ·30支仅14元/斤!这一季的冬棚虾行情为啥如斯低迷?
- ·热血江湖私服多开视频,热血江湖私服多开视频分享
- ·周岳林带队调研我市货车综合治理工作 以最大力度最严措施强化货车综合治理
- ·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阳光德育”工程